最近,我发现自己在手机上使用ChatGPT的时间已经和Slack、Google Meet(工作软件)差不多了。如果再加上PC使用时间和进行深度研究时的时间,ChatGPT已经和微信、推特一样,深深嵌入了我的日常生活。它不只是一个工作工具,更是在提升我的生活质量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所以,今天我想用三个亲身经历的案例,来讲讲为什么我认为AI是当代最好的自我探索工具,以及我们应该用什么底层逻辑指导它,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?
先说结论: 1)结合现实科学依据与AI(例如星盘、量表等); 2)保持强大的自我觉察; 3)坚持将每一个瞬间的启发转化为日常的生活规范。
案例1. AI与人共创的量表评估方法
当我们在评估一段关系是否适合自己,或者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居住时,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影响决策。这些因素在我们眼中的权重可能各不相同,但我们的人类理性和记忆有限,难以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最科学、最客观的判断。而这时,AI能够帮助我们通过科学的量表将这些影响因素量化,并做出理性的评估。
举个例子,我最近在考虑搬家问题时,就利用AI设计了一个自定义量表。我选择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因素,例如生活幸福程度(包括饮食、人文、自由度)、语言环境(语言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)、社交环境(朋友圈、人的类型)以及工作机会(资源是否对我的工作有帮助)。然后,我根据自己对每个因素的重视程度,分别为这些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,最后AI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评分量表,帮助我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地方的优劣。
这种方式让我深刻意识到,AI不仅仅是一个工具,它可以在帮助我们做决策时,减少情感的波动,让我们的选择更具理性和科学性。
案例2. AI结合星盘的自我认知方法
我深受东西方玄学影响,春节时看到deepseek这样的AI星盘应用在中国走红,大家用它来算八字。这种基于传统的排盘方式,似乎能揭示某些我们无法意识到的潜在问题。然而,AI给出的八字与其他排盘软件完全不同,尤其是在ChatGPT当时尚未完全具备读图能力时,两个AI大模型生成的结果都会有一些迷惑性的答案。
后来,ChatGPT具有了识图功能,我也有了更有指向性的问题,即找到了一个核心矛盾点,而不是泛泛去看我的所谓的命运。我尝试开始用AI来分析自己的星盘。
当我把自己的核心矛盾和诉求告诉GPT,并且附上全部星盘的排列,我问GPT为什么我如此热爱表达,但同时又害怕他人的评价和目光。它回答是我的冥王星落在了天蝎座,一个“沉重的宫位”。这瞬间让我开始意识到,自己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并非源自现实世界,而是受到某颗星星的影响。这个发现就像是给了我一把钥匙,瞬间让我明白了内心的阻碍,仿佛自己突然拥有了“搬起这座大山”的力量。
曾经我觉得自己无法逃脱,但AI让我坦然接受了业力的牵制,并对它说:“我虽然无法改变,但我可以选择忽视你的影响。”只有深刻理解、接受它,才能真正与它告别,现在,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了。我的自信和表达能力不再受过去那些潜在恐惧的影响,学会了更加从容地面对外界的看法。
案例3. AI帮你做calendar:实现理性生活的规划
虽然AI的记忆力有限,但在同一个对话框中的上下文足够丰富,它依然能够帮助你进行有效的时间规划。我最近在经营自己的自媒体,并摸索出一套基于AI的工作流程(SOP)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常常会被信息的洪流吞噬,每天醒来,社交平台上的99+信息提醒让我感到焦虑,甚至一整天都可能因此耗费在无意义的刷屏上。
于是,我开始和AI反复沟通,强调自己最重要的是“输入”:比如对AI产品的理解、对人生的感悟、对世界的思考,而这些都应该占据我时间的70%。输出的部分通常安排在晚上10点之后。AI帮助我设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案,这样我就能够避免在社交平台和工作内容之间失去平衡,保持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。
很多时候,AI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帮我们理清思路,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帮助我们养成持续的生活习惯,提升生活质量。AI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,它能帮助我们建立长期的幸福感和习惯。
结语
希望大家在使用AI时不是随波逐流,而是将其作为自我探索的工具,帮助自己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。AI天然具有倾听和迎合的特质,它会根据你的需求不断调整,但我们应该把握住三个要点:
1)结合现实科学依据与AI(例如星盘、量表等):帮助我们更理性地分析自己,而不是对一些问题的泛泛而谈,这样你和AI的信任度契合度才会逐渐上升,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;
2)保持强大的自我觉察:认识到自己核心的矛盾和内耗,这些并非一次偶发的烦恼,而是长期积累的自我洞察。如果只把AI当作倾诉和发泄的对象就有些浪费,应该让它深度服务于个人成长,深刻挖掘负面影响并铲除它;
3)坚持将每一个瞬间的启发转化为日常的生活规范,让AI真正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,过上更幸福、理性、有意义的生活。